左岸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配件 寶箱 食譜
查看: 185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ESG 的反面意見, ESG 投資的 10 大盲點與 缺點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1-5-27 10:56: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幾年來,在全球風氣的影響下, ESG 議題不論在企業經營和投資領域上都越來越受到重視。由於主流意識的青睞,使得投資人與資金,有更高的意願將 ESG 要素納入投資策略中,這某種程度上也迫使企業提高自己的 ESG 評級,以利於獲取投資資金。不過, ESG 真的只有好處,而沒有 缺點 嗎?
當然不是,前面我們吹捧了很多 ESG 對於企業經營與投資的好處,然而,既然 ESG 要素在投資領域越來越普及,那麼清楚了解 ESG 評估在市場中的運作方式就變得超重要,本文就來討論 ESG 在實際評分(Score)/ 評級(Rank)方面的一些盲點與缺陷,讓採用 ESG 投資的同時也能知道 ESG 的風險在何處。
一、 ESG 在投資上的應用
缺點 1. 採納 ESG 的投資過程太單純
由於 ESG 議題仍在發展階段,評估方式也尚未成熟,因此要準確評估企業在 ESG 方面的成效,困難度非常高。因此,多數投資者與資金管理人,都仰賴 ESG 評鑑機構來評估企業在 ESG 方面的表現,投資機構本身其實不見得會對企業做深入的 ESG 分析。
換句話說,投資機構將 ESG 納入投資應用時,往往選擇最方便的方式,也就是直接採用 ESG 評鑑機構的 ESG 評分/評級,甚至作為唯一的考量,只求單純避開 ESG 表現「壞」的公司,也就是「被動的防止不良作為」,而不是「主動的鼓勵好的作為」。也因此我們很難判斷,整個投資流程中, ESG 的評估條件是否對於投資有意義,以及是否真的對企業商業模式有正面影響。
缺點 2. 雞生蛋、蛋生雞
ESG 對於企業財務表現的影響還很模糊,有許多研究給予正面評價,當然負面的結論也不在少數。由於企業提升 ESG 表現是有成本的,其中一個爭論就在於,究竟注重 ESG 議題所帶來的效益,是真的能提企業財務表現?還是財務表現已經很優異的公司,才有能力把 ESG 做好?
此外,企業在 ESG 方面的表現,應與商業模式和競爭上的營運能力分開來看;即便能在 ESG 表現優異,也可能因跟不上商業競爭而殞落,這與 ESG 的好壞無關。
缺點 3. ESG 的長期競爭優勢難維持
有價值的 ESG 分析,應該根據產業與商業模式的不同,採用適合評估該產業的 ESG 指標,也就是關注真正能提升企業在業內競爭力的 ESG 指標。不過,當這些 ESG 因子適用於整個產業,那麼整個產業內的公司,都會用相同的方式和指標來優化 ESG 表現。如此一來,個別企業也很難藉由 ESG 維持長期競爭優勢。
二、 ESG 評估本身的盲點與缺陷
缺點 4. ESG 難以深入、大量評估
要深入評估每一間企業的 ESG 表現非常困難且複雜,要做到真正的永續投資,必須投入大量資源,蒐集資訊、長期追蹤、衡量,才能獲得可靠的 ESG 投資依據。
而大型機構的 ESG 分析師也不太可能針對每一間公司,都詳細分析在社會影響力方面產生的戰略價值。雖然有些機構聲稱每年與上千家企業合作,但實際上要與這麼多公司合作,很可能只是在例行會議中提出幾個 ESG 問題,或者透過制式信函詢問而已。
缺點 5. ESG 評鑑基準不一
ESG 雖有一個概念框架,但在實際的 ESG 評鑑標準上,還沒有明確且全面的理解和定義。由於 ESG 涵蓋的範圍很廣,每一間 ESG 評鑑機構都使用各自專有的評估方法,當中缺乏同質性和共通的基礎,可能有些側重 E、有些 S、有些 G,一家公司的 ESG 排名,可能在某一家機構遠高於平均,卻在另一家機構低於平均,如此一來, ESG 評分的可靠性就值得留意。
可見, ESG 的評分或評級並不那麼精準和透明,不論使用哪間機構的 ESG 評估結果,投資流程若要納入 ESG 要素,那麼了解機構對 ESG 評鑑的說明、基礎數據、評估權重,就相當重要。
缺點 6. ESG 數據與指標資訊不完整
前面提到, ESG 的發展還沒有成熟,企業的 ESG 行為需要揭露哪些數據和指標、如何揭露,都還沒有明確的標準。而且各個企業在 ESG 方面的經營和揭露情況也不一致,有些走的比較前面,有些走得比較慢。
最後獲得高分 ESG 評估的企業,有可能只是資訊揭露更完整,而未必是做得更好的公司。也就是說,就算 ESG 的評鑑標準與方式統一了,但如果企業的 ESG 數據本身有問題,那麼也會影響評估結果的參考價值。
缺點 7. 對產業的偏見,忽略個別公司差異性
ESG 的評估對產業具有偏見,評鑑機構通常會根據行業別給予評分或評級,例如:菸草、軍火、石化、能源等,因這些領域的企業,會直接造成環境或社會的負面影響,評分通常都不好。但這是產業先天上的因素導致,即便致力於降低碳排放和能源轉型的傳統能源公司,也很可能得不到正面的 ESG 評價。
缺點 8. 忽略商業模式差異
時常採用的重要 ESG 要素,容易忽略了商業模式的差異。例如:「石化燃料用量」指標,雖然紀錄到 Walmart 全部碳足跡用量,卻沒有捕捉到 Amazon 外包物流系統的碳足跡,僅管Amazon 有公開第三方物流的碳足跡也一樣。
如此便會影響到部分 ESG 的評鑑結果,產生 Amazon 評級優於 Walmart 的偏見與假象。事實上,Walmart 遠比 Amazon 更積極地處理碳足跡,且大部分 Walmart 的碳足跡都來自於商品本身的生產及使用,而不是在購買方式和運送過程。
缺點 9. 忽略了產業差異性
許多 ESG 評鑑會採用一些通用的指標,而忽略了產業與商業模式的差異性,以致於 ESG 的評估,沒有聚焦在對於產業、公司競爭力和商業營運有實質影響的指標上。
例如:以「碳排放」衡量每個產業的 ESG 成效,但是像「金融業」就不會產生碳排放,且碳排放也與金融業商業模式和經濟效益無關;再加上,銀行把錢借給沒有還錢能力的「次級貸款」,若沒有納入 ESG 評量的話,二者都會造成銀行的 ESG 表現優異的錯覺。
缺點 10. 忽略地區和法規差異性
在評估企業 ESG 表現時,不同地區的監管制度差異也沒有被考慮進去。企業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受制於不同的監管和資訊揭露制度,而用固定的評分標準,來衡量不同國家及地區公司的 ESG 表現,就會出現偏差。
例如:歐洲在 ESG 方面的監管就比美國來得嚴格,也使得在 ESG 評鑑上,美國公司相較於歐洲同行更處於劣勢。像是有壟斷醜聞的 BMW 和廢氣排放造假醜聞的 Volkswagen,排名仍然比電動車和再生能源領域的 Tesla 更好。
結論: ESG 納入投資流程,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間
ESG 並非一無是處,而是 ESG 的評鑑與投資應用還沒有完全成熟,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若想將 ESG 更完善的納入投資流程中,通用的評級標準、評估條件的定義、資訊揭露的完整度、不同產業各自適用的指標等,對於準確且透明地評估 ESG 成效都很重要。 ESG 評鑑機構如何將 ESG 的評估方式更加完善,對採納 ESG 的投資人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左岸論壇

GMT+8, 2024-5-3 17:14 , Processed in 0.0226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