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配件 寶箱 食譜
查看: 214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登山人的裝備代表著你的生命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0-11-29 13:0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準備前的基本觀念
在準備前,先問問自己是否已經要投資裝備,畢竟登山的裝備並不便宜,如果是初次爬山,覺得預算上有所考量,建議也可以先用租借的,等確定會長期從事這項運動後,再來買並不遲。借的缺點當然就是多半無法真的很符合自己的需求,但或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

等真的確定要購入時,記得「沒有最好的裝備,只有最適合的裝備」。就跟其他的商品一樣,大家現在都很習慣在買東西前先上網查評價,登山裝備當然也不例外;但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別人用起來很適合的,不見得自己就很適合。因此,在購入之前,非常建議一定要到戶外用品店進行試穿、試背,確認是否符合自己的狀況。以大背包為例,每個人的身形都不同,如果沒有經過試背就購買,很有可能買到不那麼適合的背包,整趟路走起來都不舒服,就真的得不償失了!此外,不見得所謂的「頂級品牌」就是最好的,畢竟每個人預算不同、需求也不同,因此,不用刻意追求「名牌」。

登山活動不是觀光郊遊,到了山上,你只能依賴你帶上去的東西,而且,你必須背著他們走完全程。因此,不足或是過多都是應該要避免的狀況。如同我們一直強調的,登山是風險管理的運動,而裝備的準備,就是最基本的其中一環。

裝備組成面面觀
一般來說,可以將登山裝備分為以下幾個分類:背負、行進、服裝、炊事飲水、睡眠、照明、定位通訊、醫藥。準備的時候,依照這份分類的邏輯來整理,就不怕漏掉。為了讓大家更好閱讀,本篇文章會先介紹「背負」、「行進」、與「服裝」三大系統,下一篇則會介紹其他五大分類。

要特別說明的是,以下介紹的屬於「個人裝備」,團體裝備像是無線電、衛星電話、帳篷等,就不會在此列出。另外,我們也不會在詳述每一項裝備的挑選方式,而是會著重在「為什麼你需要帶它上山」的邏輯,畢竟挑選又是另外一門學問,這部份就請期待我們未來的文章囉!

一、背負系統
背負系統可說是最重要的裝備項目之一,畢竟所有要帶上山的裝備,除了身上穿的以外,都要靠背後的那顆背包,絕對值得你多花一些時間來挑選。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背包】
以容量而言,背包一般會分為這三種:小背包(小於 40L)、中背包(40-60L)、大背包(大於 60L)。說到背包,新手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就是:「我要帶多大的背包?」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以下兩件事:

1) 行程的天數
如果只是當天來回的行程、或甚至是兩三個小時就可以走完的路線,其實不一定要準備專門登山用的背包。但如果今天是要去山上過夜(新手通常會遇到的狀況就是初階的百岳,如:玉山、奇萊南華等),就會需要容量較大的背包。以兩天一夜的玉山主峰為例,因為基本上不需要背炊煮裝備、睡袋也可以用租的,因此大約中型背包(40-60L)就足以應付(如果不背睡袋,25 - 30L 其實就足夠,但還是要視個人物品多寡來決定)。而如果是較長天數的高山行程(四天以上),就會建議使用 60L 以上的大背包。

2) 行程的種類
同樣的路線,會因為行程的種類而影響到需要帶的東西,進而決定需要的背包大小。舉例來說,若參加商業團(免背公裝公糧),則多半不需準備炊煮裝備、食材(有些連睡袋都可以不用背),就不一定需要大背包;但如果是朋友自組團,公裝公糧平均分擔,則需要考慮容量較大的背包。

挑選背包,尤其是大背包時,試背是絕對必要的,而且要記得請店員加適當的重量在背包裡,並在店內背上一段時間,才能正確的感受背起來是否舒適。如果不知道如何調整或判斷,通常戶外用品店的店員都可以提供專業的協助。專為登山設計的背包通常價位較高,因此最好多試幾款不同的背包,有了比較的基準後,再決定要入手哪一款比較妥當。

【攻頂包】
攻頂包顧名思義,就是「上山頂時用的輕便小包」,在行程不需要攜帶過多裝備時(如:輕裝登頂、行程途中前往短程、需折返的景點時),就可以將必要的水、行動糧、頭燈、雨衣褲等物品裝在攻頂包裡,輕裝行進。此外,睡覺時也可以將外套、衣服裝到攻頂包中當作枕頭,一物多用。

【背包套】
背包通常不防水,因此不管是大背包或小背包,建議都要準備防水的背包套(攻頂包若是已有防水功能,就不用另外準備)。因為臺灣天氣潮濕多雨,在山上一定會遇到下雨的狀況,使用背包套可以作為第一層保護,讓背包裡的東西免於濕掉。同時,背包套也可以用來保護背包,避免表布被刮破、刺破。

【防水袋】
除了使用外層的背包套防水以外,建議背包裡要再用一個防水袋把東西裝起來(大垃圾袋或塑膠袋也可以,怕破掉可以套兩層),避免有時雨勢過大,背包套無法完全阻絕漏水的狀況。若想更謹慎,可以將衣物類另外用一個防水袋包好,把濕掉的風險降到最低。


二、行進系統
行進系統包含了可以讓你舒適、順暢地走完行程的行走裝備,有沒有穿到適合的裝備,有天差地遠的差異,也是我們建議多花一些時間挑選的部分。

【登山鞋】
登山鞋的挑選,同樣會受行程天數、種類影響。一般而言,若是當天往返行程、或是非重裝兩天一夜的行程,穿低筒的登山鞋是 OK 的;但若是需要走較長的天數、背負重裝,則會建議挑選中高筒的登山鞋,對腳踝的固定、保護效果會較好。另外,因為臺灣氣候多雨,建議挑選有防水功能的登山鞋。

去試穿登山鞋的時候,建議帶一雙厚襪去試穿,尺寸會比較準確。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臺灣,大家常會問:「爬山穿雨鞋比較好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因路線而異。假設已經知道會去走比較泥濘的路線(如:松羅湖、加羅湖等),穿雨鞋就可以避免鞋子乾不了、或是泥巴、異物跑到鞋子裡面的窘境;但如果是重裝行走長天數,或是路段比較崎嶇(如:碎石路段),還是會建議穿中高筒、底部較硬的登山鞋,比較可以提供保護與支撐。

【關於穿雨鞋的小提醒】
1. 建議雨鞋裡再多穿一雙襪子、或是加上鞋墊、護踝,讓腳趾不會在下坡的時候一直往前頂,導致受傷。
2. 雪地行走不應穿雨鞋、更不應將冰爪套在雨鞋上行走,因為雨鞋的軟底原本就不適合上冰爪、加上沒有保暖能力,是很不適合的裝備。

不管是登山鞋或雨鞋,只要是之前沒穿過的鞋子,上山前都應該要試走(如:去附近的郊山試走),確保穿起來是沒問題的。

【登山襪】
除了要有適合的登山鞋以外,別忽略了登山襪的重要性。登山鞋比一般鞋款來的硬,薄襪缺乏緩衝的功能,容易讓腳掌不舒服,因此建議選擇有厚度並高於鞋筒的登山襪。

材質的部分,建議可以選擇羊毛,除了具備透氣、排汗的功能以外,抗菌抑臭的效果也很好,走長天數的行程就會非常有感。

【登山杖】
登山杖的調節系統主要可分為快扣式與旋轉式,初次使用登山杖的入門新手,比較推薦使用快扣式的登山杖,一來是比較方便調節、二來是比較不會因為操作上的錯誤而出現意外(沒轉緊導致使用時整節掉出、轉錯方向等)。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材質主要有碳纖維與鋁合金,前者雖然較輕但比較無法承受側向的力量(容易斷掉),後者則是比較重但硬度相對較硬,如果背重裝行走,一般會比較建議選擇鋁合金材質。

【綁腿】(選用)
綁腿的功用主要有以下:1) 避免雨水滲入鞋子、防止穿越箭竹林時褲管被沾濕 2) 防止螞蝗進入褲管 3) 保護登山褲,減少被磨損、勾破的機會 4) 防止異物掉進登山鞋裡。綁腿雖然不是非帶不可的裝備,但若背包重量與容量允許,還是建議可以準備;尤其是泥濘路段若不想穿雨鞋,就會強烈建議攜帶綁腿。

小提醒:下雨的時候,綁腿要穿在雨褲裡面,才是正確的穿法喔!

【護膝】【護踝】(選用)
護膝可以減少膝蓋軟骨承受的壓力、增加關節的穩定度,通常會在下坡路段時用到(上坡則較少)。但這邊要特別提醒的是,使用護膝雖然有減緩壓力的效果,但相對的也會影響肢體的彎曲性,讓活動比較不靈活,因此建議是有舊傷或是不舒服時使用,不建議用來「預防」而一直穿著。同樣的,護踝的使用,也是按照這樣的邏輯,有需要的時候再戴上即可。

三、服裝系統
「上山要怎麼穿?」也是新手最常會問的問題之一,尤其是高山行程,日夜溫差動輒 10-15 度以上,白天行走時可能有 20 幾度、晚上在營地卻不到 10 度,衣服的選擇與搭配就更加重要。其實,只要記住「洋蔥式穿法」的原則,上山的衣物準備並沒有那麼複雜!

洋蔥式穿法,就是運用多層次穿搭的概念,讓衣服可以有更多元的組合。試想,今天如果只帶了一件超厚的外套,在穿著太熱、脫掉又太冷的狀況下,就無法達到舒適、保暖的目的;但如果今天帶上山的是兩件相對比較薄的外套,就可以做更彈性的調整。

建議大家在準備上山的衣服時,可以這樣搭配:
1) 底層:排汗衣、排汗內衣,可以快速帶走皮膚上的水氣,保持身體乾燥溫暖。
2) 中層:具備吸濕排汗功能的保暖衣或是化纖外套,可以持續排出底層導出的水分,並防止不必要的熱量流失。
3) 外層:可防風、防水的外套(或是雨衣),避免風寒效應與水寒效應。

特別要提醒的是,上山要避免穿棉質的衣物、也不該穿牛仔褲,因為濕掉後無法保暖,又很難被體溫蒸乾,在流汗後很容易讓身體一直處於潮濕的狀態下,讓失溫的風險大增。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此外,衣服建議「穿一帶一」,也就是除了身上穿的一套以外,另外準備一套放在背包(並做好防水),如果不小心衣服濕掉可以迅速換下,或是到山屋時換上另一套衣服,讓身體保持乾爽。

【排汗衣】【排汗內衣褲】(底層)
目前以聚酯纖維、羊毛為兩大主流材質。聚酯纖維的排汗效果較好,因此如果是夏天的行程、或是比較怕熱,建議選擇聚酯纖維的材質。羊毛的強項則是抗菌抑臭,而且就算濕掉也還是有保暖的效果,如果天氣較冷、或是擔心多天行程衣服會臭,就可以選擇羊毛的材質。此外,現在也有許多大廠有出混合的材質,如:羊毛混天絲、或是正面是羊毛、背面是聚酯纖維,選擇更多元。

【禦寒衣物】(中層)
中層(保暖層)的選擇,會依據每個人需求(有多怕冷)及季節而不同。可以分為「行進用」(中厚度的羊毛衣或風衣外套)跟「營地用」(有填充的外套、較厚的外套)兩種類型;比較厚的排汗衣,也可以拿來做保暖層。如果比較怕冷的人,禦寒衣物可能就不只準備一件,有可能是中厚度的羊毛衣+化纖外套來做搭配。

【防風外套】 【兩截式雨衣】(外層)
屬於外層的部分,有時候一件就同時具備防風、防水的功能,就不用特別分開準備。特別要提醒的是,臺灣因氣候潮濕多雨,「防水」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不管是哪種行程,防風防水的外套都是必備的裝備。(注意!「防水」跟「防潑水」是不同的概念,外層務必要選擇有「防水」功能的裝備。)

挑選雨衣褲時,可以留意以下幾點:1) 口袋的開口位置是否會被登山包的腰帶卡住 2) 腋下是否有拉鍊可透氣 3) 帽兜的大小、以及是否有束帶 4) 雨褲側邊是否有拉鍊 5) 雨褲腰間是否有束帶(以免被登山包擠壓導致滑落)6) 褲管是否會太短(抬腿的時候水可能會流到鞋子裡)。

以下是洋蔥式穿法的示範,看出來了嗎?利用多層次的穿法,可以更彈性地調整衣著,讓身體不管是行進間或休息時,都可以是最舒適的狀態。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排汗褲】【保暖褲】
具備排汗、快乾的長褲、或是短褲+內搭褲,都是 OK 的穿法,近年來也流行壓力褲 / 壓縮褲,唯要注意晚上休息時要換掉,讓腿部肌肉放鬆。如果比較怕冷,可以另外準備一件晚上在營地或山屋穿的保暖褲,可以睡的更好。

【保暖帽】
頭部是全身微血管密度較高的地方,也是熱能容易散發的地方,因此頭部的保暖——尤其是在高山上——是非常重要的。保暖帽必須要能覆蓋住三個重點——兩側的太陽穴以及後腦杓,才能真正達到效果。另外,許多人容易忽略的是帽子是否有做防風效果,如果沒有,可以用雨衣的帽兜來達到防風的目的。

【防曬帽】
高山上的紫外線比平地強,防曬帽是必備的裝備。可以視個人需求選擇圓盤帽或鴨舌帽。

【頭巾】
頭巾是在山上非常萬用的一項裝備,可以用於 1) 脖子與臉部的保暖與防曬 2) 遮蔽口鼻,避免直接吸入寒冷的空氣 3) 擦汗 4) 包紮 5) 將衣服塞進頭巾,就可以變身為枕頭 6) 女生可以用來綁頭髮、或當作髮帶使用。體積小、重量輕,非常推薦攜帶。

【手套】
手套也是上山必備的裝備,主要可以分為兩種用途:1) 耐磨 2) 保暖,前者主要是用於拉繩或通過一些崎嶇地形時,避免手部受傷,可以選用較薄、耐磨材質的手套,靈活度較高;厚者則是用於手部的保暖,通常最好具備「防風+保暖」的機能。




看完以上的介紹,是否對爬山要帶什麼更有概念了呢?

下一集的內容,我們會介紹剩下的五大類裝備:炊事飲水、睡眠系統、照明系統、定位通訊、醫療求生,讓你對裝備的認識更完整全面!馬上繼續閱讀吧:搞懂你的登山裝備:新手必修的裝備課&實用清單(炊煮.睡眠.照明.通訊.醫療)


【參考資料】
蔡季成,登山自組隊開隊流程與各項清單總表:http://bit.ly/2KEQl0e
王皓瑜,「登山裝備(裝備使用)」,雪霸國家公園登山安全系列講座。
劉友盛,拼圖戶外山岳講堂:【裝備篇】行進系統。
玉山國家公園,「登山裝備」:https://www.ysnp.gov.tw/page.aspx?path=325
健行筆記,「健行與登山裝備檢查表」: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549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左岸論壇

GMT+8, 2024-5-2 13:51 , Processed in 0.0258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