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聞 發表於 2024-3-4 20:49:27

台灣與印度洽簽移工合作備忘錄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巴格奇(Arindam Bagchi)11月9日證實印度正與台灣洽簽移工合作備忘錄,隔天就有印度媒體引述匿名消息人士報導,台灣可能聘雇10萬名印度勞工。台灣印度洽簽移工合作備忘錄 規劃年底前簽署
許銘春:網傳引進10萬名印度移工是假訊息


消息傳回台灣,有網友發文稱,印度每15分鐘就有女性遭受侵害,印度政府對此無作為,台灣引進印度勞工後恐成「性侵之島」,相關說法在印度社群平台引起激烈反應。台灣與印度距離遙遠,人民往來本就不頻繁,彼此欠缺瞭解,但近年來台灣在民主、人權與半導體發展上的成就,經媒體報導而廣為印度民眾所知,也深得印度民眾好感。如今傳出「歧視性」言論,印度網友反應激烈,台灣多年來建立的正面形象面臨崩塌。所幸大部分印度人也明瞭,台灣人民享有言論自由,這只是少數台灣人的聲音而非政府立場,甚至可能是來自特定國家的認知作戰,意在製造台灣與印度之間的矛盾,因此風波並未擴大。反印度移工言論引漣漪 印學者:或為中國訊息戰
外交部批中國操弄反印度移工認知戰 籲奶茶聯盟團結


有公民行動團體計劃於12月3日發動集會,反對增加印度為移工來源國,台灣印度關係是否會因此受到衝擊,有待觀察。印度民眾的反應不難理解,台灣一度有數以千計的電信詐騙嫌犯在世界各地被逮捕,若有人因此形容台灣為「詐騙之島」,相信絕大多數的善良台灣人聽後也會很難過。性侵案氾濫是外界對印度的刻板印象,這可歸因於印度確曾發生過駭人聽聞的性侵案,以及國內外媒體長期以來對此類案件的針對性報導。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31129/1200x675_wmky_429738189870_202311290001000000.jpg台灣與印度洽簽移工合作備忘錄,有台灣網友直接連結到印度女性受侵害情況嚴重,擔心台灣將因此變成「性侵之島」,言論在印度社群平台引起激烈反應,恐衝擊台灣與印度的友好關係。中央社記者林行健印度瓜里爾市攝 112年11月29日
印度國家犯罪統計局(NCRB)的「印度2021年犯罪事件報告」顯示,印度全國登記警局通報的大小犯罪事件共計609萬6000件,針對女性犯罪為42萬8000件,其中28.2%為性侵及性騷擾,也就是說,性侵及性騷擾案占印度總犯罪數字約2%。作為面積相當於91個台灣、人口超過14億的國家,整體而言印度確實會有較多的害群之馬。今年8月,一名在印度西南城鎮普恩(Pune)教授華文的台籍女教師,就曾在當地市集遭人伸狼爪。但有關此案的正面發展,是警方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就以一張畫像擒獲嫌犯,並經受害台師指認無誤。這名男子將被重判,有可能付出蹲14年鐵窗的代價。事實上,在2012年發生駭人聽聞的「達米妮案」之後,印度警方為保護女性及洗刷國家污名,推出了很多措施,包括汽車禁貼隔熱膜(以免看不到汽車裡面的情況)、在火車與捷運設置婦女專用車廂、為夜歸婦女提供女警護送服務等,甚至禁止在市面上販售鹽酸。達米妮案印度女大生遭集體性侵 纏訟逾7年4死囚終伏法


此外,法官對性侵與性騷擾罪行多會重判,而「達米妮案」4名犯案者已於2020年3月被處決。那麼,印度是否「犯罪之國」?根據資料庫網站Numbeo的2023年各國犯罪指數(Crime Index)排名,全球142個國家及地區中,印度排名第81,雖處於中段班,但比法國、美國、比利時、瑞典、英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為佳,也優於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和印尼。印度是人口大國,輸出勞工已行之有年,根據國際勞動組織(ILO)資料,光是海灣國家就聘雇了超過900萬名印度勞工,一名派駐在杜拜的台灣外交官表示,並未注意到印度勞工犯罪率比較高的現象。一名在印度工作多年的台籍幹部說,他所管理的工廠未曾發生性騷擾事件,印度勞工秉性善良且刻苦耐勞,更何況外籍勞工赴台都需具備無犯罪證明,民眾對於外籍勞工應一視同仁,勿以刻板印象評斷任何國家。台灣逐漸進入高齡社會,國家發展委員會預測,到了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比率超過20%,缺工問題將更嚴峻。東南亞勞工近年或因家鄉經濟情況改善、或有其他去處,赴台灣意願有所降低,印度正好可以填補空缺。或許有人擔心印度與台灣存有文化、宗教、邏輯、生活習性與工作態度差異,但這些問題多半可以透過管理方式來解決。而且來過印度的人都知道,印度就是諸多王國與土邦的組合體,文化、宗教、種族與飲食多元,東北住民的外貌甚至跟台灣人無異,相信不難找到適合台灣的人才。印度勞工赴台一方面可降低印度的失業率,另一方面也可透過參與製造及照料長者等方式,為台灣經濟作貢獻。此外,印度人赴台工作,熟悉作業後甚至可返回印度成為台資工廠幹部,協助管理印度員工,創造三贏。

小新聞 發表於 2024-3-4 20:54:34

引入印度移工:種族和國籍,都無法代表犯罪率在門巴部落(Mon Pa)一年一度的繞村祈禱豐收祭典,一個長髮染成深咖啡色、打扮明顯和周圍眾人不同的女孩友善地走過來,主動跟我打招呼。她說她聽說今年祭典有一個來做研究的英國博士生加入。她很驚訝我看起來是亞洲人臉孔(顯然消息有誤),但立刻溫柔大方地問我是從哪裡來的。剛把手機掉進小溪裡的我看著她和我相似的長相,羨慕地望著她穿著夾腳拖鞋就來的輕鬆雙腳,顯然比我更有走鄉間小路的本事。我回答,我是去英國念書的台灣人。聽到台灣,她笑了一下,說自己以前在香港做家庭幫傭,她知道台灣。我和她對望了一下,心照不宣。我問她怎麼會想離開去那麼遠的地方,離開從小生長的熟悉山林?她怎麼能夠信任這之中帶她一路遷徙的仲介公司?她在香港是否遇到對她和善的雇主?她搖搖頭沒說太多細節,天真地嚼著口香糖說,她就是想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接著說起香港那些令她心醉神馳、對於從小生長在台北的我來說卻再熟悉不過的都會生活。「合約結束後我就回來了。」我問她還會想再去嗎?她搖搖頭。她開玩笑地說太想念家鄉新鮮乳酪做成的奶汁燉湯、母親做的炸河魚和低地阿薩姆人的名菜燉豬肉。我笑著說我也認為那些都很美味。她是代表她家今年出來扛佛經繞村祈祝豐收的孩子,我想像她未來可能會在村裡做點小生意,或者她的孩子將會聽著她年輕時的冒險故事,因此開始展開探索更大世界的旅程。繞村的隊伍又要開始了,我們各自走回自己站定的位置,繼續跟隨團體隊伍的腳步前進。我學著其他村民,用肩上仔細包裹的佛經輕觸路旁跪著祈禱的村民頭頂,象徵無法加入辛苦步行的他們也在智慧中同在。我經常無法控制距離、敲到他們的頭,總會忍不住再出手揉一揉這些老人的頭頂,逗得旁人大笑。當台灣政府宣布要開放印度移工的時候,我第一個擔心的其實是過去在移工的勞動、遷徙、安全和健康問題上已經累積了很多經驗和問題,印度移工這條路是否會重蹈覆轍?最近新聞當中出現的轉述說法,令人太不忍卒睹。我寫出這些故事,提供評論、規劃或者連署反對的人們參考。種族和國籍不能代表一個人可能犯罪的機率,有如過去印度的罪犯種姓,或者殖民時期由膚色決定的社會階級那樣荒謬。勞工並不是出入境統計或者政策白皮書當中的數字,他們和她們是一個一個活生生的、會恐懼也會做夢的人。

小新聞 發表於 2024-3-4 20:55:02

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opinion-cms-cwg-tw/article/202311/article-655afab0a6954.jpg當傳出台灣政府有望開放印度移工的時,新聞當中出現的轉述說法,令人太不忍卒睹。 圖片來源:Sunny Rana Photography/Shutterstock

[*]https://opinion.cw.com.tw/assets/images/icon-02.svg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75/article/14271]https://opinion.cw.com.tw/assets/images/icon-01.svg
[*]https://opinion.cw.com.tw/assets/images/icon-06.svg
[*]https://opinion.cw.com.tw/assets/images/icon-07.svg

我在印度居住了將近7年,在城市和鄉村都遇過曾經出國工作的印度人,也有些親近的朋友,他們的家人就是長年在國外工作的移工。我想像一個印度人要到台灣做移工的考慮和心情,可能是以下這樣的:首先要考量的是,那裡有印度人嗎?當地人對印度人友善嗎?工作提供的薪水,多到值得離鄉背井到那裡工作嗎?印度藍領與低階白領移工數十年來大量移動到中東工作,從卡達的足球場建築工、郵輪餐廳裡的廚師到杜拜的客服中心,除了中東之外還有香港、新加坡的家務工等選擇,台灣和這些地方有什麼差異嗎?聽說台灣人多半只說中文,平日生活能夠溝通嗎?在台灣工作一年,究竟可以存到多少錢?還有,平日的飲食生活方便嗎?有當地的協會團體可以讓我參與宗教祈禱儀式嗎?如果我想在工作場所祈禱或布置小神壇,雇主會接受嗎?自己一個人去身邊沒那麼多人去過的地方,有點讓人卻步。台灣和中國是同一個國家嗎?我可能找家族裡的堂表兄弟一起去嗎?去工作需要付給仲介多少錢?工作幾年之後我有可能升遷嗎?我可能帶著妻子家人過去一起生活嗎?我的孩子可以在那裡上學受教育、學習多元文化嗎?我打算工作幾年之後返鄉?我不在家的時候我的姊妹可以幫我照顧年邁的父母吧?海外工作不像到城市工作可以季節性返家幫助農忙,我不在家的時候,家裡的土地或者生計如何處理?如果印度移工是女性,她可能還會想:去到海外,可能會比我待在這個封閉的小地方有更多機會吧?雖然我也不清楚那個機會是什麼,但我想出去看看,嘗試跟其他人不一樣的選擇。去台灣做家務工安全嗎?我會不會遇到男性雇主騷擾我或者性侵的問題呢?台灣聽說比印度開放,那裡的風氣應該更自由吧?有可能像浪漫的電影裡的情節,我在海外工作的時候碰巧遇到命中注定的人,與他相愛並且開啟全新的生活嗎?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台灣與印度洽簽移工合作備忘錄